“治”出精致“改”出诗意 温县老旧小区改造“出新”更“出效”
2022-02-25 18:20:17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网讯 由温县城区从东向西,跨过倒映古埠新城接天高楼的一泓清水,就漫步于浅掬烟云水墨醉人的丹青画轴。这里,也是温县老旧小区的集聚地。春日阳光倾泻而下,一条条蛰伏着绿肥与红瘦的小巷里,涌动跳跃着欢声笑语;一座座逶迤着乡愁和眷恋的高楼和宅院里,煎炒烹炸着烟火奇香。

近年来,温县持续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作为提升民生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超前谋划、批次改造、因地制宜、内外兼修,使昔日脏乱的老旧小区亭台楼阁处处风景。截至目前,该县列入中央、省级财政资金补助的74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完成,受益居民达4000千余户,实现了“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美丽嬗变。

精准谋划,“一处一景一幅图”。

“之前在这里住了十几年,因为环境差住着太闹心。现在一改,真是一步一景。路过法院居楼,那影影绰绰的墙画,让人觉得心里安宁,走过计委居楼,从前时光很慢的烟火气穿梭着,直觉神清气爽……所以又搬回来这儿住了。”同心街小区住户刘振西说。

改造并不是对老建筑的“维修”与“复刻”,而是要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旧有的历史叠加并且产生新的对比与融合。温县按照基础设施破旧程度、配套设施不完善以及居民改造意愿强烈度科学选定改造项目,达成项目建设要“一楼一策”“一区一景”的共识。同时,改造也面临拆除违法建筑等问题。该县坚持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做好拆前动员、拆中服务、拆后恢复,做到违建不清零改造不施工,鼓励居民群众对改造过程全程监督,激发了全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热情。

样板先行,“一楼一特一情怀”。

让不大的小区、小巷丰盛而清新,每一平方米都经过严密测算规划。温县选出年代最久、环境最乱、空间最小的小区、小巷,以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特色鲜明”的完整居住社区、打造“5至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从打造“样板工程”入手,突出“一区一特一情怀”,使群众对老旧小区改造由被动变主动。

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武园小区是温县最早修建的高层小区,却因年久失养失修失管破损严重,被不少住户弃之不住,而经道路改造、雨污分流、立面改造、外墙装饰,改建了小广场、景观亭、景观墙、健身园等后的小区焕然一新、移步见景;串联着法院居楼、计委居楼、电业居楼、审计居楼、司法居楼等老旧小区的同心街曾路堵、车堵、雨堵,144户居民近三分之一弃房不住,拓宽道路、铺设彩沥、规划车位、改建廊架、增加坐凳、画上墙绘后,成了寻找“温县记忆”的网红打卡地;公安家属楼过道狭窄、杂乱拥挤,在居民的支持下,将各户的煤球房拆改后,腾挪数百平公共空间……

长效管理,“一区一主一体化。”

“我们楼院的党群议事会在楼院改造、长效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县弘达社区棉织居楼居民薛士俭说,“就像在排污管道施工中,党群议事会邀请群众与施工方一起出谋划策,仅用俩月就完成了管网改造和路面改造工程。”

老旧小区往往存在无物业管理、无维修管养经费的问题,为避免改造后再反弹,该县坚持前期改造与后期管理相结合、楼院改造与社区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把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贯穿改造后小区的后续管理和运营维护全过程,通过成立业主委员会、社区托管等方式,引导公益性、服务性等组织为大家提供管理、保健、培训、休闲等治理服务。

岁月给老城留下了时光的印记,改造却让旧时光更添了几分诗意。“在改造上,我们坚持‘量体裁衣’,从‘建筑本体改造、公共空间优化、绿化景观更新、便民设施提升、补齐社区短板’五方面入手,既留住邻里间的记忆,又增添了便民功能和时尚气息。在管护上,我们以‘党建引领、干部带头、各方协调、居民参与’为基调,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居民从小区管理的‘局外人’成为‘主人翁’,激活社区治理内部力量,走出‘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新模式。”该县县委书记杨磊说。(崔新娟/文图)

责任编辑:hN_0131